在江苏中医执业医师看来,外科手术简称手术,俗称开刀,它是透过外科设备或外科仪器,经外科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的操作下,进入人体或其他生物组织,以外力方式排除病变、改变构造或植入外来物的处理过程。那么,中医外手手法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呢?
1.切开法
切开法就是运用手术刀把脓肿切开,以使脓液排出,从而达到疮疡毒随脓泄,肿消痛止,逐渐向愈的目的。这里所讲的切开法仅指脓疡的切开。
适应证:一切外疡,不论阴证、阳证,确已成脓者,均可使用。
用法:运用切开法之前,应当辨清脓成熟的程度、脓肿的深浅、患部的血脉经络位置等情况,然后决定切开与否,具体运用如下:
(1)选择有利时机,即搞清脓成熟的程度,准确把握切开的有利时机。当肿疡成脓之后,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(脓腔中央最软的一点),即为脓已成熟,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。若肿疡脓未成熟,过早切开,则徒伤气血,脓反难成,并可致脓毒走窜。
(2)切口选择:以便于引流为原则,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,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,免伤血络;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,放射状切开,免伤乳络;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;脓肿,应从侧方切开;关节区附近的脓肿,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;若为关节区脓肿,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“S”形切口,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;肛旁低位脓肿,应以肛管为中心做放射状切开。
(3)切开原则:不同的病变部位,进刀深浅必须适度,如脓腔浅者,或生在皮肉较薄的头、颈腹、手指等部位,必须浅切;如脓腔深者,或生在皮肉较厚的臀、臂等部位,稍深无妨,以得脓为度。切口大小应根据脓肿范围大小以及病变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,以脓流通畅为原则。凡是脓肿范围大,肌肉丰厚而浓腔较深的,切口宜大;脓肿范围小,肉薄而脓肿较浅的,般切口不能超越脓腔以外,以免损伤好肉筋络,愈合后疤痕较大;但切口也不能太小,以免无法彻底清除腐肉与脓疮。
(4)注意点:在关节和筋脉的部位
济南中医执业医师建议,填开刀,以免损伤筋脉,致使关节不利,或大出血;如患者过于体弱,切开时应注意体位并做好充分准备,以防晕厥;凡颜面疗疮,尤其在鼻唇部位,忌早期切开,以免疗毒走散,并发走黄危证。切开后,由脓自流,切忌用力挤压,以免感染扩散、毒邪内攻。
2.乏镶法
俗称飞针。现多是用三棱针或刀锋在疮疡患处皮肤或黏膜上浅刺,放出少量血液,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一种治疗方法。有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、排毒泄热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适用于急性阳证疮疡,如下肢丹毒、红丝疗、泞疮痛肿初起、外伤瘀血肿痛、痔疮肿痛等。注意无菌操作,以防感染。刺时,宜轻、准、浅、快,出血量不宜过多,应避开神经和大血管,刺后可再敷药包扎。头、面、颈部不宜施用矿镶法,阴证、虚证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。
3.挑治疗法
挑治疗法是在人体的喻穴、敏感点或一定区域内,用三棱针挑破皮肤、皮下组织,挑断部分皮内纤维,通过刺激皮肤经络,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治疗方法。有调理气血、疏通经络、解除瘀滞的作用。适用于内痔出血、肛裂、脱肛、肛门瘟痒、颈部多发性节肿等。
4.挂线法
挂线法是采用普通丝线,或药制丝线,或纸裹药线,或橡皮筋线等,来挂断痿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。其机理是利用挂线的紧箍作用,促使气血阻绝,肌肉坏死,最终达到切开的目的。挂线又能起到引流作用,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液随挂线引流排出,从而保证引流通畅,防止发生感染。凡疮疡溃后,脓水不净,虽经内服、外敷等治疗无效而形成痿管或窦道者,或疮口过深,或生于血络丛处,而不宜采用切开手术者,均可使用。
5.结扎法
苏州中医执业医师认为,结扎法又名缠扎法,是将线缠扎于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肉分界处,通过结扎,促使病变部位经络阻塞、气血不通,结扎远端的病变组织失去营养而致逐渐坏死脱落,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。对较大脉络断裂而引起活动性出血,亦可利用本法结扎血管,制止出血。适用于瘤、赘宪、痔、脱宜等病,以及脉络断裂引起的出血之症。
6.引流法
引流法是在脓肿切开或自行溃破后,运用药线、导管或扩创等使脓液畅流,腐脱新生,防止毒邪扩散,促使溃疡早日愈合的一种治法。包括药线引流、导管引流和扩创引流等。
(1)药线引流
适应证:适用无速点。
用法:常用的有外粘药物法和内裹药物法。外粘药物,多用含有升丹成分的方剂或黑虎丹等,因有的作用,故适用于溃疡疮口过深过小,脓水不易排出者。内裹药物,多用白降丹、枯痔散等,提脓去腐腐蚀化管的作用,故适用于溃疡已成凄管或窦道者。
因其注意点:药线插入疮口中,应留出一小部分在疮口之外,并应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疮口侧方或下方膏药或油膏盖贴固定。如脓水已尽,流出淡黄色黏稠液体时,即使脓腔尚深,也不可再插药折放,再些响收口的时间。线,否导管引流适应证适用于附骨宜、流痰、流注等脓腔较深、脓液不易畅流者。
(2)扩创引流
适应证:适用于痛、有头宜溃后有袋脓者;凛病溃后形成空腔或脂瘤染毒化脓者。
用法:在消毒局麻下,对脓腔范围较小者,只需用手术刀将疮口上下延伸即可;如脓腔范围较大者,则用刀做十字形扩创。
长沙中医执业医师温馨提示:扩创后,须用消毒棉球按疮口大小,蘸八二丹或七三丹嵌塞疮口以祛腐,并加压固定,以防止出血,以后可按溃疡处理。
7.垫棉法
垫棉法是用棉花或纱布折叠成块以衬垫疮部的一种辅助疗法。它是借着加压的力量,使溃疡的脓液不致下坠而涨留,或使过大的溃疡空腔皮肤与新肉得以粘合而达到愈合的目的。
适应证:适用于溃疡脓出不畅有袋脓者;或疮窦道形成脓水不易排尽者;或溃疡脓腐已尽,新肉已生,但皮肉一时不能粘合者。
用法:袋脓者,使用时将棉花或纱布垫衬在疮口下方空隙处,并用宽绷带加压固定;对窦道深而脓水不易排尽者,用棉垫压迫整个窦道空腔,并用绷带扎紧;溃疡空腔的皮肤与新肉一时不能粘合者,使用时可将棉垫按空腔的范围稍微放大,满垫在疮口之上,再用阔带绷紧
注意点:①在急性炎症红肿热痛尚未消退时不可应用,否则有促使炎症扩散之弊。②所用棉垫必须比脓腔或窦道稍大。③用于粘合皮肉,一般5~7天更换一次;用于袋脓,可2~3天更换一次。④应用本法,未能获得预期效果时,则宜采取扩创引流手术。⑤应用本法期间,若出现发热,局部疼痛加重者,则应立即终止使用,采取相应的措施。
8.药筒拔法
芜湖中医执业医师指出,药筒拔法是采用一定的药物与竹筒若干个同煎,乘热迅速扣于疮上,借助药筒吸取脓液毒水,具有宣通气血、拔毒泄热的作用,从而达到脓毒自出、毒尽疮愈的目的。
适应证:适用于有头宜坚硬散漫不收,脓毒不得外出者;或脓疡已溃,疮口狭小,脓稠难出,有袋陈者;或毒蛇咬伤,肿势迅速蔓延,毒水不出者;或反复发作的流火等。
用法:目前因操作不便,多以拔火罐方法代替。
注意点:必须验其筒内拔出的脓血,若红黄稠厚者预后较好,纯是败浆稀水,气秽黑绿者预后较差。此外,操作时须避开大血管,以免出血不止。
9.针灸法
适应证:针刺适用于寒病、乳痛、乳瓣、湿疮、瘾疹、蛇串疮、脱宜、内痔术后疼痛、排尿困难等。
象法适用于肿疡初起坚肿,特别是阴寒毒邪凝滞筋骨,而正气虚弱,难以起发,不能托毒外达者;或溃称久不愈合,脓水稀薄,肌肉僵化,新肉生长迟缓者。
10.熏法
厦门中医执业医师表示,熏法是把药物燃烧后,取其烟气上熏,借着药力与热力的作用,使膝理疏通、气血流畅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法。包括神灯照法、桑柴火烘法、烟熏法等。
适应证:肿疡、溃疡均可应用。
用法:神灯照法功能活血消肿、解毒止痛,适用于痛宜轻证,未成脓者自消,已成脓者自溃,不腐者即腐;桑柴火烘法功能助阳通络、消肿散坚、化腐生肌、止痛,适用于疮疡坚而不溃、溃而不腐、新肉不生、疼痛不止之症;烟熏法功能杀虫止痒,适用于干燥而无渗液的各种顽固性皮肤病。
注意点:随时听取患者对治疗部位热感程度的反映,不得引起皮肤灼伤。室内烟雾弥漫时,要适当流通空气。
11.健法
贯法是把药物加酒、醋炒热,布包慰摩患处,使膝理疏通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,适用于风寒湿痰凝滞筋骨肌肉等证,以及乳痛的初起或回乳。目前常因药物的炒煮不便而较少应用,但临床上单纯热敷还在普遍使用。
12.溺渍法
适应证:阳证疮疡初起、溃后;半阴半阳证及阴证疮疡;美容、保健等。
郑州中医执业医师指出,常用方法有渴法和浸渍法。溺法是用6~8层纱布浸透药液,轻拧至不滴水,湿敷患处。冷溺适用于阳证疮疡初起,溃后脓水较多者;热漏适用于脓液较少的阳证溃疡,半阴半阳证和阴证疮疡。浸渍法包括淋洗、冲洗、浸泡等。淋洗多用于溃疡脓水较多,发生在躯干部者。冲洗法适用于腔隙间感染,如窦道、痿管等。浸泡法适用于疮疡生于手、足部及会阴部患者,亦可用于皮肤病全身性沐浴,以及药浴美容、浸足保健防病等。
13.冷冻疗法
适应证:适用于瘤、赘飛、痔核、痣、早期皮肤癌等。
用法:目前最常用的致冷剂为液氮。根据病变组织的不同情况,可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。棉签法适用于小的浅表病变;喷射冷冻法可用于浅表而面积稍大,表面不平的病变;冷冻头接触法适用于部位较深的病变;冷冻刀接触法适合于多种病变的治疗。
14.激光疗法
适应证:二氧化碳激光适用于瘤、赘一、痔核、)、部分皮肤良恶性疾病等。氨氛激光适用于疮疡初起及僵块、溃疡久不愈合、皮肤痰痒症、蛇串疮后遗症、油风等。
南京中医执业医师强调,激光疗法分弱激光治疗和中、强功率激光治疗。根据病情采用清扫法、切割法或凝固照射法等。